CST仿真實例:微帶線衰減常數與S21插損分析
關于Beta之前的文章解釋了很多,這期說說Alpha。α 是衰減常數(attenuation constant),表示波損耗,和S21插損相關,但這幾個量很多人還是搞不清楚。
首先,S21和插損Insertion Loss嚴格上講是不一樣的,但是非常相近,所以很多時候通用就通用了。初學者對Alpha的理解往往比較混亂,單位是什么?有沒有dB?計算需要一條傳輸線線還是兩條?你就說頭大不?甚至本征模也可以計算α ,聽說過么?
先澄清下文中用到的定義:
α 的單位是Np/m, 乘上8.685就變成了dB/m,廣義上的α 就是某個數每單位距離。
S21(dB) = 20log(S21(linear))
L, L1, L2 是傳輸線長度,單位都是米。
直接上表:CST中計算α 的8個方法:
方法 | 求解器 | 傳輸線數量 | CST后處理方式 | 公式 | 單位 | 大概數值或量級 |
1 | T, F | 1 | S21(dB)+手動 | α= -S21/L | dB/m | 0.1dB/L>0 |
2 | T, F | 1 | S21(linear)+手動 | α= S21^(-2/L) | 1/m | 0.9^(-2/L)>1 |
3 | T, F | 2 | S21(dB)+手動 | α= (S21短- S21長)/(L1-L2) | dB/m | 0.1dB/L>0 |
4 | T, F | 2 | S21(linear)+手動 | α= (S21長/ S21短)^(-2/(L1-L2)) | 1/m | 0.9^(-2/L)>1 |
5 | T, F | 1 | S11+S21+自動 | Power Attenuation = [(1-|S11|^2)/|S21|^2]^(0.001/L) | 1/mm
(可轉換為1/m, dB/m) | 1.1^(0.001/L)>1 |
6 | T, F | 1 | S11+S21+自動 | Gamma= 1/L*cosh^-1(A) | Np/m | >0 |
7 | E | 1 (單元) | Q, Vg, ω + 自動 | α= ω/(Vg*2*Q) | Np/m
(可轉換為1/m, dB/m) | >0 |
8 | T, F | 1 | Macro | Results-> 1D Results-> Calculate ABCD – Zc – Beta - Alpha | 過時不用 |
我們準備兩條有銅損和介質損的傳輸線,依次驗證這些計算方法:
40mm 長
60mm 長
方法1:
這種方法比較簡單,假設S21代表整條傳輸線的衰減,那么在計算好S21后,可直接用后處理計算,不同長度α 相同:
方法2:
這個和方法1一樣,只不過是線性計算式:
方法3:
這個適用于只有兩個不同長度的S21相減才能表征傳輸線的損耗的情況。
方法4:
同方法3一樣,只不過是線性式:
方法5:
這個方法是直接用后處理S-parameters -> Extract TL Properties from S-parameters自動給出傳輸線屬性結果,其中結果之一就是Power Attenuation功率衰減:
所用公式更完整,考慮到了S11回波損耗,不再是簡單的S21了,這個就是插損。單位是1/mm,也可手動轉化成1/m:
方法6:
其實后處理S-parameters -> Extract TL Properties fromS-parameters自動給出Alpha和Beta, 所以Alpha就是Gamma的實部:
但是這個單位是Np/m, 可以換成dB/m進行比較:
以上這些方法的前提都是S參數要計算準確,所以傳輸線模式要控制好。下面的方法7比較特殊,只需要傳輸線單元仿本征模就可以了,有時候更容易一些:
方法7:
公式如下:
需要群速度,角頻率,品質因子Q。
與本征模仿真慢波結構單元基本相同,傳輸方向是周期結構。
掃描角為phase:
求解器不計算損耗,留給后處理:
先添加本征模后處理,獲得Q:
運行慢波結構macro:
參數掃描開始:
仿真結束后,可看Q值品質因子:
將Q值對phase變成一條線,也將模式頻率對phase變成一條線:
獲得Q對頻率的曲線:
再提取一條頻率對頻率的曲線:
將這三個量組合成Alpha:
與其他方法獲得的Alpha基本相同:
方法8:
有些老版用戶可能知道有個宏也可以計算Alpha和Beta,代碼比較老,不推薦用。
最后一個問題,dB/m與1/m 直接的換算:
α (dB/m) = 10log(α (1/m))
小結:
1) 可用S21或倆S21的差計算Alpha;
2) 可用插損計算Alpha; 后處理自動得到
3) 可用本征模計算Alpha; 有時比S21更方便容易, 比如復雜周期性的慢波結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