微帶低通濾波器CST仿真設計實例
設計要求:
切比雪夫衰減特性低通濾波器。截止頻率2.5GHz,帶內紋波等于或小于0.5dB,在二倍頻處衰減大于30dB。輸入輸出阻抗50Ω。
微帶線走線厚度1oz銅厚(即35um),介質基片厚度1.27mm,介電常數4.2,介質損耗正切為0.02。
1. 計算參數指標
計算低通原型濾波器的特征參數對應的微帶線尺寸(CST計算小工具):
Home->Macros->Run Macro->calculate->calculate analytical line impedance -> thick microstrip
查找低通濾波器的表格,我們可以得到濾波器各部分的電阻,我們采用四分之波長的傳輸線,通過計算,得到如下走線參數指標:
厚度:35um。
寬度:50Ω-2.46mm;
15Ω-12.73mm;
130Ω-0.19mm。
長度:L1=L5=5.09mm;
L2=L4=5.37mm;
L3=7.58mm。
結構圖如下所示:
2. 仿真分析相關設置
求解器:時域求解器
設計建模:定義變量,創建參數化設計模型
端口設置:設計使用波導端口(輸入輸出端口),微帶線結構波導端口尺寸選取原則(太大激發高次模使仿真結果不準確、太小使波導端口不能完全包含微帶線向四周散發足夠能量,也使結果不準確)——如圖下圖所示,k一般取5-10
求解頻率:0-6GHz
背景材料:Normal
邊界條件:電邊界(electric)
3. 設計前的準備
(1)設置常用單位:Home->Settings->Units
(2)定義變量設計參數化結構模型:
在界面左下方parameter list中鍵入變量及其初始數值:厚度h=1.27;走線厚度t=0.035;50Ω微帶線寬度w50=2.46mm;低阻抗微帶線寬度wol=12.73;高阻抗微帶線寬度woh=0.19;L微帶線長度;輸入輸出端微帶線的長度:l50=5mm。設置參數化結構模型的優勢是便于我們接下來進行掃參、優化等調試。變量設置如下圖所示:
4. 創建濾波器微帶走線模型
(1)創建50Ω微帶線模型:
MS50長方體:Modeling->Shapes->Brick
材料material選擇:理想導體PEC
(2)創建高低阻抗濾波器MSL1、MSL2、MSL3的一半長方體: Modeling->Shapes->Brick
(3)利用鏡像復制操作復制剩下的部分(濾波器對稱) :
將上述模塊合并成一個整體選中四個模型:Modeling->Tools->Boolean->Add
重新選定原點坐標:Modeling->WCS->Transform WCS
選中模型:Modeling->Transform->Mirror
合并兩個模型:Modeling->Tools->Boolean->Add
5. 創建濾波器微帶介質層模型
(1)使用全局坐標系:Modeling->WCS->Local WCS
(2)新建介質模型:Modeling->Materials->New/Edit->New Materials
(3)創建介質板長方體:Modeling->Shapes->Brick
注:此時模型已經設計好,一般背面的完整地可以再新建一個模型,或者使用邊界條件模擬完整地。此次實驗使用邊界條件。
6. 輸入輸出端設置波導端口激勵
(1)選中波導端口的上邊線:Simulation->Picks->pick edge
(2)設置波導端口2/輸入(波導端口大小上面已推薦k):Simulation->Waveguide Port
(3)同樣方法設置波導端口2/輸出
(注:發送波方向3D圖上會有紫色的箭頭,箭頭方向應與發送波方向相同)
7. 設置仿真條件
(1)求解頻率:Simulation->Frequency:0-6GHz
(2)背景材料:Simulation->Background:Normal
(3)邊界條件:Simulation->Boundaries:
Electric(六個方向),代表被一個金屬盒屏蔽起來(腔體結構)
(4)求解器:Home->Setup Solver->Time Domain Solver
(5)開始仿真:Simulation->->Setup Solver
注意上圖中的自適應網格剖分,選中可以提高仿真精度,但是仿真時間大大加長,酌情勾選。或者可以選擇右邊adaptive properties,適當修改最大最小自適應次數。
8. 仿真結果
激情澎湃的等待電腦仿真出結果,我們第一次的CST之旅就要結束了,下面是我的優化結果,僅供參考。(注:筆者自己經驗,不同版本的CST 的結果可能結果都會略有差異,本次實驗結果在CST2018下仿真)
由于濾波器為二端口互易網絡,S11與S22相同,S12與S21相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