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維仿真未來的趨勢之我見
現在大家用的較多的就是HFSS,CST了,至于安捷倫的那個EMDS,我不看好,前兩個都發展這么多年了,他剛推出就能趕上?我深表懷疑,安捷倫還是有源做的好,無源不敢恭維
再看一下現在的趨勢,CST幾乎每年都能推出新版本,現在都CST2009了,而且包含范圍廣大,可以仿粒子,各種新材料,最新較為熱門的左手材料,光子晶體,大多都用CST仿真,加上最近學術界研究的很熱門的算法FDTD,可知很有前途,至于HFSS多少年了,還是死抱著個10.0,出來個11版本的,結果都不穩定,也沒什么新的功能算法,再加上又被ANSYS公司收購了,會不會把重點放在高頻仿真上,很難說
所以 我再此大膽預測,以后HFSS可能會慢慢的退出主流設計平臺陣地,輪落到象MWoffice那樣的角色(我沒有貶低他的意思)CST則會后來者居上,未來發展前景看好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推送版塊:
推送版主:00d44
推送時間:2009.11.2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頂起來,沒用過cst,不過想學
看看了解下
樓主對cst很看好啊,雖然我也對cst相對來說比較熟悉點,從這幾年的發展來看,cst的確發展很快,囊括的東西越來越多,但也有很多弊端,就是很難做專,對于專門的仿真可能最后還是得依托專用軟件,或者自己開發軟件平臺,自己寫程序來搞計算,畢竟博大精深的不多,多數情況下也只能部分精,多數范圍廣而已,不過,對cst的發展我還是比較看好的,感謝樓主分享的經驗之談
我感覺CST的功能是越來越強了,占用的內存和硬盤也越來越多了
我是來看看.....................
俺從電磁仿真的角度,不認同LZ的觀點
CST光盤里的內容是越來越多,但是其發家的MWS有什么改進?從5.0以來,算法基本固定,自適應網格技術毫無寸進,子網格毀譽參半,建模簡單,但后處理不思進取,到現在想畫個多曲線比較還要自己C&V,疊加的那張圖還無法修改設置。加進去的F、I算法,又有幾個人在用?
反觀HFSS,一直在深挖潛力,盡管其FEM被嘲為老大爺技術,但是很快要投入實用的混合階等技術,是實實在在能提高解題能力的。它的技術從未在公開文獻上露面,但是誰敢懷疑它的技術高度?至于與ANSYS合并,存在變數,ANSYS應該是想整合出一套全面解決方案的,不會放松對HFSS的開發,但能做到多少很難說。至少吧,我期待12.0,每個版本都有實質進步。
至于學校熱門的FDTD,俺所在的小圈子有個偏見的共識:發論文用的……
and至于MWO,貌似從來不是啥主流設計軟件,它是專科的。
:puz:puz:puz
我感覺在計算上HFSS的真實度比CST好一點,但是CST相對比較簡單,基本上每個人都能上手,好友就是MWO也只能是退居二線的ADS的位置了
1樓和6樓其實從不同角度闡述了對CST和HFSS的理解,個人認為是各自在為自己熟悉或者說喜歡的軟件發表見解。其實兩者都有各自的優勢,HFSS適合窄帶強諧振結構,這是其特色與強項;CST仿真電大結構,以及寬帶結果模型快且方便,精度也不差,且CST界面簡易友好,建模方便。CST產品線拉長一方面是其想對各個頻段,各個應用領域有所建樹,一方面也顯示了其對于EMC領域的關注。2009新產品PCB和CABLE是并購了Simlab的工作室套裝,我見過Simlab的CTO,其實兩者是強強聯手,未來CST前景廣闊的。
沒用過cst,可能這輩子沒空學了,好多要看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