求助CST軟件里面瞬態求解器的設置----精度accuracy的設置
CST軟件里面瞬態求解器的設置----精度accuracy的設置
它的設置有:-20,-30,-40,-50......-80dB ,nocheck
1. 一般的理論驗證或者仿真將其設置為多少?-30dB
2. 如果是做一些實際的產品,又設置為多少?-60dB
3. 還是根據具體的模型或產品要求,自己選擇適當的檔,怎么判斷?
4. 精度設置的越高-80dB,計算的時間越長,也就是效率不是最佳,怎么設置才能達到最佳設置?
此問題,已困擾我很久,希望大師能夠解決,謝謝,可以看下圖
一般設置-30已經足夠了 足足足夠了 除非是軍用航天航空這些 或者你認為你的電腦特別好 你時間特別充裕除外 每次我都-30 然后自適應 如果收斂就OK 這個不是問題 加工后誤差不大 可以發SCI
謝謝樓上的
-30
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夠用的
我自己來回答一下問題,進行一些總結
1. Transient Solver里的Accuracy這個參數通過Steady State Monitor監控激勵函數結束之后模型中剩余能量與初始能量的比值,在Maximum solver duration之內,如果剩余能量與初始能量的比值小于Accuracy的設定值,那么求解器就終止仿真。
2. 我個人認為Accuracy對S參數的影響,我仿真過的一些模型,
(1)對于簡單模型而言,其S參數曲線在-30dB,-40db,-60dB的曲線一樣,這是在不自適應網格的情況下的結果,個人認為這種簡單模型不能說明Accuracy對S參數的影響,
(2)對于復雜的模型而言,有的模型的S參數曲線在-30dB,-40dB,-60dB,-80dB下的曲線完全不一樣,這也是在不自適應網格的情況下,對上述(2)里面的結果比對,哪一個更好?,那是不是其絕對值越大的數,結果更為可信,但是時間會相應的增加很多,這樣就不是很合理,這一點我也不是很明白,個人會采用更高accuracy值得結果曲線。
(3)對于簡單模型或者復雜的模型,先采用自適應網格加密,然后在accuracy的參數選取其他的值,其結果相差不是很大;
對于上述情況的分析,個人認為在(3)這種情況下,對accuracy的不同參數值進行結果和時間比較,選取一個比較合理的參數值。
3. 對于說到“精度”,個人覺得很多人都在亂用這個定義。在物理學里,描述一個測量值和理論真值的接近程度使用兩種參數:準確度和精密度。在仿真里,個人認為絕大多數人所說的“精度”其實都說的是“準確度”(注意,不是上面我們所說的accuracy這個參數)。CST MWS中,決定仿真結果和理論真值的接近程度的因素只有一個:網格劃分。網格化分得越細致,仿真結果就越接近理論真值。這個概念我同意
4. 對于這個問題:Delta S是指在Adaptive mesh refinement里的delta S,它是關系到網格化分細致與否的問題。delta S可以手動設置,默認設置是0.02.如果需要很高的精度(或者說是準確度)也可以設置為0.002或0.001之類的,當然這樣仿真的時間將會很長,以犧牲時間為代價,numbers of pass 的值也可以相應設置大一點,個人認為這和HFSS軟件里面的設置及原理差不多。
5. 對于我開始提出的問題,就是怎么設置才能達到一個好的結果,即就是一個合理的設置,個人認為可以按照2.里面的方法進行。
以上是自己的一些看法,另外還有hefang對這些概念的理解,在此表示感謝;不值準確與否,希望大家批評指正。
基本認同你的觀點 現在我建模完成后一般都是先自適應一次 然后找兩次結果收斂或者接近時候的網格數 作為基準 用這個網格數來掃參 優化 這樣比較準確 對于準確度 我從來都是-30 只有一次是-40 因為當時是個諧振天線 收斂很慢 -30的時候 S11諧波太多 不得不-40 但是對于一般天線而言 -30已經夠了 DELTA S 0.02 也是足夠了 新手不必過于糾結這個問題 何況模型的準確對 跟你本身建模的細致程度有很大關系 建模的細致程度在更大意義上影響你的計算結果 如果要糾結 就在這上面糾結吧
自適應收斂后你得到一個網格數 接下來的仿真你怎么設置那個網格數位基準呢?在全局網格里控制總網格數不做自適應?還是自適應控制他的最大網格數呢? 還有,我之前聽人說過,自適應后的mesh可以保存,然后再下次仿真時候導入的,是不是有這種功能呢? 很希望能得到你的解疑,謝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