串擾的煩惱
少年有維特的煩惱,而SI/PI工程師有串擾的煩惱。串擾是在做SI相關的工程師經常聽到或遇到的問題,但實質上能理解串擾的工程師還是少數。不管是在低速或是高速電路的設計甚至射頻電路、天線都會有串擾的問題存在。有人可能會想說天線?!是的,像陣列天線會特別強調Iolation。簡單來說,兩條傳輸線或導體,相鄰布線就會有串擾的風險。
01 引起串擾的原因是什么?
串擾是因為傳輸線之間,透過電磁場相互耦合而產生出的干擾能量(噪聲)。好像有點抽象,說白了就是互容和互感的效應。如果是EE相關背景應該都不陌生。也就是說兩條微帶(帶狀)傳輸線中間相隔空氣(FR4),就會形成寄生電容,互感也是如此。如果不熟悉電容電感可以先看看維基百科 電容 電感的解釋。傳輸的能量(訊號)所含的高頻成分越多,串擾效應會越明顯。
這句話是什么意思?訊號里的高頻成分?首先我們要先知道的傳輸信號的屬性, 簡單來說一般我們傳輸的數字信號(方波)他是屬于寬帶的信號,如果數字波形越理想所涵蓋的高頻成分就會越多,信號所需要的Rise time就越快。不懂可以看一下海綿寶寶跟派大星的傅立葉轉換的關系。海綿寶寶的頭越方正,派大星旁邊的高頻諧波成分就越多(紅色圈圈)!
海綿寶寶做傅立葉轉換
看個圖可能比較容易理解,由下圖可以看到,由微帶傳輸線所引起的電力線之邊緣場會影響到鄰近的傳輸線導體。也可以解釋成磁流透過寄生電容流入另一條導線。(I=CdV/dt)
02 近端串擾與遠端串擾
在實務上工程師將串擾分成近端與遠端兩種干擾模式,通常為了快速理解將導線分成有源(攻擊線, agressor)與無源(靜態線, Victim)兩種狀態。在靜態線上靠近源端的量測點可被定義成近端,反之靠近終端者為遠端。如圖所示:
互感的串擾
當Agressor傳輸一個步階方波,前面提到由于寄生電容在電壓變化時,會產生磁流流進Victim,一部分往近端方向前進,另一部分往遠端。同時兩導線也有互感效應,但不同的是根據楞次定律,當一導體感受到瞬間電壓變化會產生反向電壓抗拒,故在遠端處除了電容耦合電壓外,也會有一反向的感應電壓產生負向的電流。近端的干擾時間為導體時延(長度)的兩倍(去回),遠端則是持續Rise time的時間,Waveform如下圖:
也就是串擾會發生在電壓變化的情況,所以呼應前段所說,高頻成分越多,rise time 越快,發生串擾的風險越高。另位從數學式也可以看出近端是電容與電感耦合效應相加,遠端是相減。遠端上電感感應的能量(能量累加)會大于電容互耦的能量,所以在Waveform上會是呈現負值的電壓。詳細可以參考互聯網星空 Crosstalk的解釋。有趣的是遠程串擾跟傳輸線長度與Rise time大小有關,從前面的解釋應該可以略知一二。
Xtalk數學式
03 減小串擾的方法
電路布線常會有串擾的風險,最后簡單說明幾個減小串擾的方法,常見增大走線間距、使兩導體的有串擾風險的區域最小化、相鄰層走線時傳輸線互相彼此垂直、降低板材介電常數(確保阻抗控制)、內層布線(減小遠程串擾)... 等。至于內層布線可以消除遠端串擾的原因在于,內層布線導體接觸的介電質相同,電感與電容互耦的能量可以相消。故內層布線的遠程串擾通常可以小于-50 dB。其實減小串擾的重點就是減小兩導體間的互耦效應。
04 一些有用的方法
看到這里你或許會想,不是阿!哪有每個電路的空間都么大,讓我可以兩條訊號線間距很遠。確實,有些結構是很難避免的,所以需要思考哪些結構是主要的發生點,以及哪一部分可以避免。
像是可以利用Via 錯位的方式減少串擾的影響(先忽略P/N沒有對稱的情況XD),如下圖:
相鄰Via錯位布線
近場的影響
酷炫一點的像是2015年Intel發表的文章,利用再傳輸線上增加Stub(tabbed line)的結構,增加互容的能量,減少遠端的串擾。
利用Stub結構減小遠程串擾
05 結語
后來想想人的行為跟串擾很像,靠得太近容易吵架(loss)。有適當的距離反而產生美感。或許會想,那活人(agressor)對死人(Victim)呢?活人可能還是會有點Loss(怕爆)吧 。